中文   ENGLISH

杰出企业家

名流企业

著名学者冯其庸逝世 是红学家也是书画家



冯其庸

 2017年1月22日中午12时18分,我国著名文化学者、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潞河医院平静安详离世,享年92岁。

冯其庸,名迟,字其庸,号宽堂,1924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。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红学会会长、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北京市文联理事、《红楼梦学刊》主编等职。他以研究《红楼梦》著称于世,著有《曹雪芹家世新考》《论庚辰本》《梦边集》《漱石集》《秋风集》等专著二十余种,并主编《红楼梦》新校注本、《红楼梦大词典》《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》等书。如今最流行的《红楼梦》普及本——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新校注本(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)便由冯其庸主持校注。

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版本和装帧形式的《红楼梦》,包括校注排印本、精装影印本、线装影印本等

从手抄《红楼梦》始,冯其庸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红学研究,1973年8月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调至评论《红楼梦》写作组。在冯其庸看来,研究《红楼梦》不仅是解读它的故事情节,更主要的是探究其中埋藏的家庭历史和社会风情,所以需要读更多的书来印证,才能把它弄明白。于是,冯其庸从曹雪芹的家世入手,做了己卯、庚辰、甲戌等早期主要抄本的研究,然后又进入《红楼梦》思想、人物、文本艺术的研究。有关解读《红楼梦》的文章,全部收入了他的《解梦集》。近30年来,中国红学界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都有他的功劳,比如说中国红学会的创立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立、《红楼梦学刊》的创立。2017年1月19日,冯其庸50年前手抄的《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》由青岛出版社出版。

由于冯其庸在红学上的巨大成就很大,他的其他文史成就反不被众人所知。事实上,冯其庸是一个学养非常全面且从小自学成才的人,他既是学者、红学家,也是诗人、书法家、画家。他不仅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会会长,还曾担任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。

冯其庸书画作品

冯其庸书法作品

冯其庸从幼年即开始临习《芥子园画谱》和各种法帖:书法宗二王,严谨而潇洒豪放,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书卷气;画宗青藤白石,尤擅画葫芦、紫藤、牡丹、葡萄等,率意而天真,放浪形骸,自成一家。红学家、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张庆善称他为“当代文人书画的代表人物”。他的画远追青藤、白阳,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,曾与刘海粟朱屺瞻、谢稚柳、唐云、启功、徐邦达,杨仁恺、周怀民、许麟庐诸先生游,于书画潜心学习。因时代生活相殊,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。冯其庸更重“聊写胸中逸气”,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。

冯其庸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,古代文学史、戏曲史、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,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,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《瀚海劫尘》,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。

冯其庸先生影像

从一个出身极为贫困的农民家庭孩子到著名学者,冯其庸先生基本上是自学成才。小时候选择了写字是因为“写字花钱少,在庄稼地里干完活儿后,拿着小树枝就可以临摹字了”。后来,冯其庸为自己的书斋取名瓜饭楼,为的是不忘早年“以瓜当饭”的艰难岁月,刘海粟先生曾专门为他题写了匾额。2012年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冯其庸著作集《瓜饭楼丛稿》,共33巨册。

2017年1月,冯其庸最后一本著作《风雨平生——冯其庸口述自传》出版。该书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录音后转换成文,经传主冯其庸先生五次修改、最终定稿,并附加大量彩色、黑白图片。遇到需要核查的问题,冯先生都很耐心地通过书信、口述解答。这本书2016年底完成最后的编校工作,并交到冯先生手中。“一个月前,冯先生身体状况不太理想,但他看到书还是非常开心。又和我们讲了一些当年的事情。”

图片来源于陈履生微博

得知冯老去世,文艺界的众多名人纷发文悼念。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将珍藏的合影画面公布,并回忆此前与冯老交往的难忘经历。

陈履生沉痛悼念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,著名学者,红学家,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先生,冯先生于今日中午12时18分仙逝,享年95岁。[流泪][流泪][流泪]先生一路走好(2016年1月5日,与中国汉画学会第二任会长顾森先生一起拜望冯老,那时,先生躺着,思路清晰,谈了很多事)



Copyright 2014-2015  中国国际艺商联盟

京ICP备14011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