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   ENGLISH

杰出企业家

名流企业

金曼:我的人生十年一个改变

歌剧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金曼是第三代“江姐”的扮演者,如今身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的她正在全力推介“中国歌剧”。“我的人生差不多十年一个改变,都是非常不一样的改变。”金曼这样评价自己的歌剧人生。巨大的改变下,她是否后悔过曾经做下的决定?她对“中国歌剧”有着怎样的畅想?光明文化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。 

一周背下《江姐》剧本

1984年空政歌舞团排演现代歌剧《江姐》,金曼被选为女主角。当时留给她们排练的时间只有22天,然而,金曼一点歌剧表演经验都没有,甚至连台步都不会走。经过艰苦的努力,金曼成功地将一个崭新的江姐带给了观众。

“只用了一个星期,我就把所有唱段的台词全背下来了。”金曼直言,虽然观众对她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,但她对自己的表演并不是很满意。“歌剧演员永远是演别人的,你永远不能是自己,但当时我仍然是我自己,只是在照猫画虎。”

金曼说,至今她都不敢去翻看自己过去的演出录像。“在我演得不那么好的时候,大家都这么肯定我,给了很多宽容的掌声。”她说,一个好的演员的成长需要观众的鼓励,因此演员要向观众致敬,是观众给了演员们成长的机会。

1992年,金曼因成功饰演江姐这一角色摘得了第九届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。但在这时她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,离开空政歌舞团,离开歌剧。

“我觉得人生需要停顿,这种停顿不是扔掉艺术,而是我需要休整。另外,人停下来也可以思考,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。”金曼这样解释去意已决的缘由。

她回忆说,出她出名之后,经常面临被安排,这让她很疲惫,而这种疲惫完全没有创作力、创作性,只是在不断地重复。她离开了,这一别就是10年。

“不后悔,我干任何事情不后悔。我做的任何一个选择,都是人生的一个收获。”金曼透露,在离开歌剧舞台的十年中,她的工作与文化无关,用她的话说,她这十年是在体验生活。

“艺术家也需要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,我做任何一个选择都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积累。”金曼说,她从不后悔改变,也不害怕改变,改变很有趣。

创建“中国美声”学派

2000年,金曼带着她的交响清唱剧《江姐》回归艺术圈。对于这种国内首创的艺术形式,很快被就被其他经典剧目效仿,于是就出现了交响清唱剧《白毛女》、交响清唱剧《党的女儿》等。

“一年多,我们演了将近一百场。在那个年代这已经相当可以了,我们还挣了钱!”金曼介绍,2000年起她开办了歌剧培训班,通过交响清唱剧《江姐》她带出了一大批学生。如今,当年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,已成为歌剧一线主要演员。

在开办歌剧培训班之时,她发现我国歌剧教育基本上是个空白。于是从2004年起她开始关注歌剧教育。当她在2005年拿出歌剧教育方案的时候,她已经对国内和国外的歌剧教育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。

2010年1月,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正式成立,金曼担任院长一职。她在官网的“院长寄语”中写道:“我们要共同努力,在世界歌剧历史的丰碑上镌刻上四个大字——“中国歌剧”!”

在金曼看来,民族的并非就是世界的,没有被世界承认、需要和享用,只能说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罢了。“如果你创造的东西不被承认,那你只能自娱自乐。所以,中国歌剧一定要改变。”

“不同的语言可以表达不同国度人的情感,中国的语言多么美妙,中国人要首先能够用这种语言表达中国人的情感,这才是最正确的。” 金曼补充道。


Copyright 2014-2015  中国国际艺商联盟

京ICP备14011402号-2